最近收到一些客戶疑問,為什么現在做CUT&Tag技術的人更多?ChIP-seq還有必要做嗎?
ChIP-seq作為研究蛋白質與DNA互作的經典技術,迄今為止仍然被大多數的客戶在使用且在文章見刊。但是CUT&Tag作為該研究的新秀,也是嶄露頭角,光芒正盛。當然,小翌覺得CUT&Tag技術這個新秀光芒正盛,是自身實力也有市場發展需求的影響。
CUT&Tag技術于2019年問世,問世以來,受到熱捧。但是最初,CUT&Tag技術有被質疑,原因在于,CUT&Tag技術在做一些轉錄因子時,結果不太理想,導致一些聲音懷疑CUT&Tag實驗是否適用于轉錄因子。但是果真如此嗎?目前報道的CUT&Tag成功實驗的轉錄因子已經很多,包括CTCF、RNA polII、SOX15、RUNX1、JUN、CCKBR等,甚至G4結構、R-loop的也能成功實驗。
那為啥CUT&Tag做轉錄因子就這么難?
那么,轉錄因子用ChIP-seq方式來做就不難么?
轉錄因子本身做ChIP-seq實驗成功率就不高,需要優化實驗條件,那為啥CUT&Tag實驗就不能去做優化?
扯遠了,回歸話題,CUT&Tag技術為什么越來越受到重視?
前面說到了CUT&Tag技術的技術實力:不僅組蛋白修飾能做好,轉錄因子也能夠很好實驗。另外,CUT&Tag技術實驗背景信號低、實驗重復性好、實驗操作時長短等等,都是優勢。
除此之外,CUT&Tag技術還能迎合市場需求,像現在較為火熱的單細胞技術、空間組學研究等,CUT&Tag技術都能與之配合。同時,CUT&Tag技術還能同時做多個靶點研究。
01
圖1.空間CUT&Tag實驗流程及驗證標準(From Deng Y, et al. Science,2022)
02
圖2.小鼠腦組織的scCUT&Tag不同組蛋白修飾圖譜(From Bartosovic M, et al. Nat Biotechnol. 2021)
03
圖3.scCUT&Tag+scRNA-seq技術Paired-Tag總概(From Zhu C, et al. Nat Methods. 2021)
04
圖4.CUT&Tag2for1實驗流程及結果展示(From Janssens DH, et al. Genome Biol. 2022)
擁有這么多技能的CUT&Tag技術,你會選擇么?
翌圣CUT&Tag試劑盒優勢
1.翌圣CUT&Tag試劑盒優化了實驗體系,使用protein A/G增加抗體特異識別之外,將二抗與protein A/G提前孵育,減少了非特異切割,同時實驗時長縮短至6 h;
2.添加spike in,讓你的實驗結果更真實,更準確。
圖5.Spike in校正后,更能反映數據的真實性
圖6.Spike in校正后,基因富集更明顯
產品訂購
產品名稱 | 貨號 | 規格 |
Hieff NGS??G-Type In-Situ DNA Binding Profiling Library Prep Kit for Illumina? | 12598ES04/12/48 | 4/12/48T |
點擊產品名稱查看詳情
參考文獻
Kaya-Okur, H. S., Wu, S. J., Codomo, C. A., Pledger, E. S., Bryson, T. D., Henikoff, J. G., ... & Henikoff, S. (2019). CUT&Tag for efficient epigenomic profiling of small samples and single cells.Nature communications,10(1), 1930.